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
白鲜皮味苦性寒,归脾、胃、膀胱经。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的作用。
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、祛风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 临床应用 用量4.5~9克,内服煎汤,治疗湿热疮毒、黄水疮、湿疹、风疹、疥癣、疮癞、风湿痹、黄疸尿赤等症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或研粉敷。
白鲜皮出自《药性论》,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主要用来治疗头风,黄疸,可逆,淋沥。女子阴中肿痛,湿痹死肌,不可屈伸起止行步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白鲜皮的功效和作用,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。
清热燥湿、祛风止痒、解毒。白鲜为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40-100厘米。根斜生,肉质粗长,淡黄白色。茎直立,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。叶有小叶9-13片,小叶对生,无柄,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。
白鲜皮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清肺止咳,火热之邪,上灼于肺,伤津劫液,阻遏气道,使肺之肃降无权。其症可见:咳嗽气粗,痰黄而稠,鼻咽干燥,面唇红赤,烦渴便秘。
白鲜皮的功效是什么?
『One』, 清热燥湿、祛风止痒、解毒。白鲜为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40-100厘米。根斜生,肉质粗长,淡黄白色。茎直立,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。叶有小叶9-13片,小叶对生,无柄,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。
『Two』, 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、祛风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 临床应用 用量4.5~9克,内服煎汤,治疗湿热疮毒、黄水疮、湿疹、风疹、疥癣、疮癞、风湿痹、黄疸尿赤等症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或研粉敷。
『Three』, 【现代研究】 本品含白鲜碱、白鲜内酯、谷甾醇、黄柏酮酸、胡芦巴碱、胆碱、梣皮酮,尚含有脂肪酸及皂苷等。具有抗菌消炎作用,对黄色毛菌、许兰菌、铁锈色小孢子菌、红色表皮癣菌、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。
中药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
白鲜皮苦、寒,具清热解毒之功效。《药性论》;治一切热毒风、恶风、风疮、疥癣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头风女子阴中肿痛。清热定惊。
这中药应该叫白鲜皮吧,功效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,常用于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等,经常与双花,连翅,苦参等配伍。
清热燥湿、祛风止痒、解毒。白鲜为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40-100厘米。根斜生,肉质粗长,淡黄白色。茎直立,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。叶有小叶9-13片,小叶对生,无柄,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。
白鲜皮配伍应用 配白蔹,清热解毒,祛湿止痒,敛疮生肌。主治湿热疮疡,痈疮肿毒,皮肤瘙痒,烧烫伤等。
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解毒之功效。现代研究,白鲜皮的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。但脾胃虚寒者慎用。白鲜 多年生草本,基部木质,高达1m。全株有特异的香味。根肉质,多侧根,外皮黄白至黄褐色。
白鲜皮又冷又苦。服用后对肺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它具有清肺清热的功效。如果你科学地服用这种药,咳嗽和痰多就会自然消失。二:祛风除湿白鲜皮是中草药,能入肺经,所以能起到祛风的作用;入小肠经有祛湿作用。
白鲜皮是什么?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
清热解毒,祛湿止痒,敛疮生肌。主治湿热疮疡,痈疮肿毒,烧烫伤等。白鲜皮苦寒,鲜毒清热之力强,并能止痒;白蔹苦辛,能消肿敛疮,并具生肌之效,两药合用解毒敛疮,生肌止痒作用增强。配苦参 清热解毒,利水除湿。
配白蔹,清热解毒,祛湿止痒,敛疮生肌。主治湿热疮疡,痈疮肿毒,皮肤瘙痒,烧烫伤等。白鲜皮苦寒,鲜毒清热之力强,并能止痒;白蔹苦辛,能消肿敛疮,并具生肌之效,两药合用解毒敛疮,生肌止痒作用增强。
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解毒之功效。现代研究,白鲜皮的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。但脾胃虚寒者慎用。白鲜 多年生草本,基部木质,高达1m。全株有特异的香味。根肉质,多侧根,外皮黄白至黄褐色。
白鲜皮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清肺止咳,火热之邪,上灼于肺,伤津劫液,阻遏气道,使肺之肃降无权。其症可见:咳嗽气粗,痰黄而稠,鼻咽干燥,面唇红赤,烦渴便秘。
白鲜皮味苦性寒,归脾、胃、膀胱经。具有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的作用。
清热燥湿、祛风止痒、解毒。白鲜为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40-100厘米。根斜生,肉质粗长,淡黄白色。茎直立,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。叶有小叶9-13片,小叶对生,无柄,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。